中文版印度历史
根据现代遗传学的共识,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在 73,000 至 55,000 年前首次从非洲到达印度次大陆。
然而,南亚已知最早的人类遗骸可追溯到 30,000 年前。
定居生活,包括从觅食到农业和畜牧业的过渡,始于公元前 7000 年左右的南亚。
在 Mehrgarh 存在的地点可以记录小麦和大麦的驯化,随后是山羊、绵羊和牛的驯化。
到公元前4500年,定居生活已经传播得更广泛,并开始逐渐演变成印度河流域文明,这是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同时代的旧世界早期文明。
这种文明在公元前 2,500 年至公元前 1900 年之间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蓬勃发展,并以其城市规划、烤砖房、精细的排水和供水而闻名。
在公元前二千年初期,持续的干旱导致印度河流域的人口从大城市中心分散到村庄。
大约在同一时间,印度-雅利安部落在几波移民潮中从中亚进入旁遮普邦。
他们的吠陀时期(公元前 1500-500 年)以吠陀经的组成为标志,这些部落的大量赞美诗集。
他们的瓦尔纳制度演变成种姓制度,由祭司、战士和自由农民的等级制度组成,通过给他们的职业贴上不纯洁的标签来排斥土著人民。
游牧的印度雅利安人从旁遮普地区蔓延到恒河平原,他们砍伐了大片森林用于农业用途。
吠陀文本的创作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结束,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跨区域文化。
小型酋长国或 janapadas 被合并为更大的州或 mahajanapadas,并且发生了第二次城市化。
这种城市化伴随着大摩揭陀的新苦行运动的兴起,包括耆那教和佛教,这些运动反对婆罗门教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由婆罗门祭司主持的仪式的首要地位,这些仪式与吠陀宗教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了 新的宗教观念。
为了应对这些运动的成功,吠陀婆罗门教与次大陆先前存在的宗教文化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印度教。
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在公元前 4 世纪和 3 世纪被孔雀帝国征服。
从公元前 3 世纪开始,北部的自然语言和巴利文学以及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语 sangam 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木钢起源于公元前 3 世纪的印度南部,并出口到国外。
在古典时期,印度各地被无数王朝统治了1500年,其中笈多帝国最为突出。
这一时期见证了印度教的宗教和知识复兴,被称为印度的古典或黄金时代
在此期间,印度文明、行政、文化和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各个方面传播到亚洲大部分地区,而印度南部的王国与中东和地中海有海上商业联系。
印度文化影响遍及东南亚的许多地区,导致在东南亚(大印度)建立了印度化王国
7 世纪和 11 世纪之间最重要的事件是以坎瑙伊为中心的三方斗争,这场斗争在帕拉帝国、拉什特拉库塔帝国和古尔吉拉-普拉提哈拉帝国之间持续了两个多世纪。
南印度从五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多个帝国列强,最著名的是 chalukya、chola、palava、seran、pandian 和西 chalukya 帝国。
11 世纪,乔兰王朝征服了印度南部,并成功入侵了东南亚、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部分地区。
在中世纪早期,包括印度数字在内的印度数学影响了阿拉伯世界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早在 8 世纪,伊斯兰教对现代阿富汗和信德人的入侵就已经有限,随后穆罕默德·加吉尼 (mohammad gajini) 的入侵,德里苏丹于公元 1206 年由中亚土耳其人建立,他们在 14 世纪初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但在 14 世纪后期衰落,并见证了德干苏丹的出现,富有的孟加拉苏丹也成为了一个主要大国,持续了三个多世纪。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几个强大的印度教国家,特别是 vijaya nagar 和 rajput 国家,如 Mewar
15 世纪见证了锡克教的出现现代早期始于 16 世纪,当时莫卧儿帝国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标志着原始工业化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制造业强国,其名义 GDP 价值占印度次大陆的四分之一。 世界 GDP,优于欧洲 GDP 的总和。
莫卧儿人在 18 世纪初逐渐衰落,这为马拉塔人、锡克人、迈索尔人、尼扎姆人、纳瓦普人和孟加拉人提供了控制印度次大陆大片地区的机会。
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印度大片地区逐渐被东印度公司特许公司作为主权国家代表英国政府吞并。
对印度公司统治的不满导致了 1857 年的印度起义,该起义震撼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并导致公司解散。
印度后来由英国王室直接统治。
கருத்துகள்
கருத்துரையிடுக